期待培养出“马斯克”!复旦科创母基金正式启动!

在宣布启动一年后,复旦科创母基金迎来新进展。

证券时报记者从2024首届复旦科技创新投资大会获悉,复旦科创母基金超额完成5亿元首次关账目标,宣告正式成立;明年将完成二关目标,实现首期总规模10亿元。

张淑贤/摄

“期待10年、20年后,我们也能培养出马斯克那样的人物。” 复旦科创母基金董事长孙彭军说。

复旦科创母基金开投

复旦科创母基金由复旦大学联合地方政府、国企及市场化机构等共同发起设立,于2023年12月3日启动,旨在依托复旦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要素,引导子基金发掘和投资具有良好前景的高成长性项目,构筑校内校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圈”。

尽管复旦科创母基金未披露出资人名单,但记者注意到,在其成立仪式上,除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外,上海国投公司、上海徐汇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市普陀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衢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常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也均在列。

上海国投公司董事长袁国华表示,作为复旦科创母基金的基石投资人,上海国投公司陪伴见证了复旦科创母基金从启动组建到正式成立的完整过程。上海国投公司将助力复旦大学加快构建科创圈,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

启动一年内,复旦科创母基金组建了一支懂科学、高水平的专业基金管理团队,并完成基金注册备案和首关募资等前期筹备工作。

会上,复旦科创母基金与联想创投、礼来亚洲基金、光速光合、上海国投未来公司、粤科母基金、中科创星、复健资本和新微资本等战略合作伙伴进行了签约。

孙彭军表示,复旦科创母基金未来将持续开展高水平母基金投资,重点合作一批具备顶尖创新和转化能力的龙头企业、投资机构,围绕科技成果产业化,建设高水平科创生态圈,同时进一步绘制高精度复旦科创地图,发现、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创企业和科创企业家,打造复旦科技成果转化的统一战线。

复旦科创母基金旗下直投子基金——复旦科创投资基金当天也正式启动。该基金规模计划为10亿元,将聚焦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及未来产业,重点投资孵化国家“卡脖子”技术突破和科技前沿领域转化项目,优先支持复旦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和校友创新创业项目,打造创新“核爆点”。

希望打造一批科创企业和企业家

孙彭军期待,复旦科创母基金未来能打造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创企业和企业家,共同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一年来,孙彭军带领团队开展复旦大学史上最大规模的科创资源调研,绘制一张覆盖5900多位科研人员的“复旦科创地图”,明确了复旦在4+X领域的科研人员分布情况,有助于筛选出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复旦科技成果。

“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一批具有较强转化潜力和转化意愿的科创项目,通过投资和孵化,最终培养一批具有‘核爆点’的科创企业。”孙彭军说。

孙彭军认为,复旦作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长于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应强调质量,而非仅仅是数量,“我们要做的是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转化,把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成果最后变成产业,支持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更多自主可控产业链”。

在他看来,科技成果产业化并不意味着鼓励科学家去办一家公司。大学的使命在于培养人才和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路径是多元化的,“教授开公司”只是其中一个选项。

今年首次举办的复旦科技创新投资大会,以“构建顶尖科创投资生态体系,推动科技成果高质量产业化”为主题,旨在聚焦科技创新与投资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构建顶尖科创投资生态体系,引导资本流向科技创新领域,投小、投早、投硬科技,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我们更多是鼓励产业界、资本界与复旦大学的科学家一起合作,协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孙彭军说。

据悉,目前已有一些资本及企业开始接触复旦大学的科研团队。随着复旦科创母基金布局的逐步铺开,未来还将有更多“懂科学家”的“合伙人”参与到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孙彭军期待,10年、20年后,复旦科创母基金也能培养出马斯克那样的人物。

校对:吕久彪

热门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