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文化“两创”丨经纬交错一“席”传承

在曲阜有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席编,这项手工技艺不仅造就了许多风格独特的代表作品,也曾是这方百姓的重要生计。今天“身边的文化两创”,一起认识非遗项目席编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邢文兵,感受这项传统技艺的魅力。

每周四,负责学校社团活动的邢文兵,会带领同学们体验席编工艺,倾听非遗故事,让大家了解家乡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今年已是邢文兵与席编结缘的第17个年头。

非遗项目席编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邢文兵:“2007年9月份,我入职曲阜市姚村镇小学。趁工作之余,到姚村大集去逛逛,当时发现在牌坊南边有很多卖席子的,由于我自己是美术专业的缘故,所以说对席子上面的那些花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自己收集了很多的席子,一直到后来,自己想着不止收集席子,自己是不是也可以编席子,通过自己的双手也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工作之余,邢文兵四处打听手艺好的席编老艺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姚村镇纪家村,他找到了一位一直从事席编的老艺人。

非遗项目席编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邢文兵 :“我就到她老人家的家里去拜访她,这样就认识了,她老人家把一些手艺就教给了我。”

曲阜席编是把高粱的秸秆劈成细薄的篾条,编成各式各样的席子,成品有很多精美的花纹。

非遗项目席编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邢文兵:“这件席编作品它是我们本地嫁妆的一种,我们把它称之为离娘席,它给我们讲述了一位姑娘出嫁的整个过程,虽然姑娘出嫁了,但是它作为一个床围,依然保护在女儿的身边,就像妈妈永远的爱自己的女儿一样。”

2018年5月,邢文兵被认定为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席编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钻研技艺之余,邢文兵开始考虑在学校中传承席编技艺。

非遗项目席编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邢文兵:“到潍坊去学习人家的美术校本课程的活动,无论是依托自己的风筝还有一些年画,这些传统的技艺都被开发了出来,我就感觉很震撼。回来之后我就开始慢慢地摸索,就先找了几个同学开了小小的席编社团,然后依托席编社团,带着孩子们感受理解并且自己动手编织一些小小的席子。我们都是非常喜欢的,所以我就带着孩子们成立了曲阜席编第二课堂。”

经过几年的实践,邢文兵将席编从普通的社团活动总结提炼为一门校本课程,将席编展室命名为具有文化底蕴的“席修堂”,形成了精品课程“姚村席编”和“立体草编”。

曲阜市东方学校学生宋明轩:“我们刚开始学习席编时,就对这普普通通的篾条能编织出这么精美的图案感到好奇。现在我们了解到了,这是一项传统工艺,所以我们就更要好好地传承下去。”

非遗项目席编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邢文兵:“我就想着通过自己的这份工作、自己的这份努力,带领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家乡这份记忆,希望我们能够留住这份乡愁记住这份文化,让民族的血脉代代相传。”

热门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