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分色”助力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丨基层减负赋能前行

上海市普陀区南部的长风新村街道,面积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5万,下辖27个居民区。227名社工平均每人需服务500余居民。面对居民日益多元且精细的需求,有限的治理资源和粗放的治理方式已难以为继,如何有效提升治理效能,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长风新村街道以“微格分色”主题场景为突破口,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探索出一条精准、高效、智能的治理新路径,将服务精准送达“最需要的人群”。这一创新之举,恰似一把精准钥匙,打开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大门,让居民生活更添便捷,社区服务更显温情,治理效能跃上新台阶。

精准定位:洞察需求,科学分类

长风新村街道的居民群体构成复杂需求多样,社区中的流动人口、特殊困难群体等也有着各自不同的需求。这些需求交织在一起,给社区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街道遵循“规模适度、地域相近、无缝覆盖、科学高效”的原则,打破原有的居民区社工按照“卫生、民政”等业务条线的边界,将辖区内73个居住小区划分为203个微网格,由203名网格员专职包干格内大小事务,确保属地责任落实。

首批开展“微格分色”试点的曹家村居民区把3个小区划分为6个网格,该工作法根据居民不同的需求和特点,分为红、黄、蓝、绿四个服务等级。红色服务等级主要对应最需要关注和帮助的群体,如高龄独居老人、重残人员等;黄色主要对应次需要关注的群体,如双独居老人、低保家庭人员等;蓝色主要对应需要定期关注的群体,如社戒社康等;绿色主要对应社区的积极分子,如党员、志愿者等。社区工作人员小刘介绍:“通过这种科学分类,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确保每一位居民都能得到他们真正需要的帮助。”

高效服务:数字赋能,优化流程

“四个月前,我刚到居委会报到,听到要包干负责第六微格的人、事、物,我十分忐忑,但‘微格分色’工作法让我的心一下子就定了。”曹家村居委会新进社工刘洁琼回忆起初来乍到时的焦虑与不安,言语间满是感慨。正是“微格分色”工作法与“数字居委会微格分色”应用场景的及时赋能,让她迅速找到了开展工作的抓手与方向。

长风新村街道在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的技术支持下,将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精心打造了“数字居委会微格分色”应用场景。这一应用依托“社区云”平台回流数据,全面整合了街道内社区人口、房屋、设施等基础数据以及居民健康、就业、特长等动态信息,构建起一个全面、准确的社区数据库。社工们得以实时掌握居民的基本信息、需求动态和服务记录,为精准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平台还巧妙整合了社区医疗资源、活动资源以及专业服务资源。凭借居民需求和四色服务等级的精准匹配,社工能够高效调配各类资源,确保每位居民都能获得量身定制的服务,满足其多元需求。社工刘洁琼表示:“以前我们需要挨家挨户走访收集居民信息,现在只需轻点鼠标,便可快速查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长风新村街道优化重构了服务流程。社工通过平台的智能匹配功能,根据居民的服务等级和需求标签,迅速匹配相应的服务资源。居民张阿姨说:“以前我身体不舒服,需要去医院看病,还得自己想办法联系医生。现在社区有了这个服务,社工直接帮我预约了家庭医生上门看病,真是太方便了。”这种优化后的服务流程,大幅提高了服务效率,缩短了居民等待的时间。

街道借助“微格分色”工作法和应用场景,启动了智慧帮扶救助项目,通过“大数据+铁脚板”找寻辖区内“沉默的少数”,实现“政策找人”,以“微格精度”提升“救助温度”。截至目前,已排摸518人次,精准帮扶救助25人次。对社工而言,这一工作法帮助他们快速反应、减负增能,实现数智治理;对居民而言,它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热门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