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集聚共议电动航空智能制造,产业化需从哪方面入手?

11月16日下午,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电动航空智能制造分论坛在深圳举办。

本次论坛以“推动航空产业变革,发展绿色智能航空”为主题,旨在推动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首位经济,并促进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形成集群优势和生态群落,助推我国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还举办了国际电动航空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成立仪式。

该产业联盟不仅能整合全球资源,汇聚各方智慧与技术,推动电动航空智能制造技术的交流与创新,还有利于构建产业标准,提升产业整体质量与安全性。此外,联盟可促进企业间合作,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资本投入该领域,加速电动航空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在大湾区乃至全球范围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会上由前海管理局科技创新处一级专员赵树峰向参会嘉宾介绍了前海总体发展情况及低空经济发展思路,集中展示了前海在总体发展、区域规划、政策扶持、产业布局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

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杨凤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向锦武,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王琪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凌和平依次带来分享。

杨凤田发表主题为“新能源飞机型号研制创新实践与思考”演讲,对电动航空领域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讲解了飞行器结构、推动系统及型号研发和通航产业发展等内容。

向锦武发表主题为“eVTOL的关键技术及发展”演讲,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行业的发展态势、关键技术、发展举措三方面进行叙述,提出建设低空智联网,要打造“飞-感-传-控-管”一体的数字管理系统,高质量服务低空经济。

王琪发表了“低空飞行器用轻质高强多功能高分子材料和期间先进制造加工”主题演讲,对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入手阐述低空域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所需面临的复杂环境,材料性能面临新一轮挑战,可大量采用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并提出当前我国亟需发展具目标功能的高分子纳米功能复合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

凌和平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现状入手,向大家详细讲解了电动汽车智能制造技术发展、技术特点及实践、新需求及新探索等内容,为电动航空产业的发展提供“模板”。

此外,论坛围绕“电动航空引领新变革,打造低空经济新引擎”主题开展了一场圆桌会议,聚焦未来几年低空经济智能制造技术的进展与商业化前景,同时深入探讨了低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就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展开了研讨。

圆桌会议由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深思实验室主任杨军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庄德、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学记以及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党委书记张瑞庆参与讨论。

杨军表示,低空经济作为我国未来空间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培育新型生产力、赋能新经济的关键驱动力和增长引擎。电动航空器如eVTOL和无人机是低空经济核心装备,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飞行器的性能与安全性,还能显著降低生产与运营成本,从而加速低空经济商业模式的落地。此外,智能制造推动了低碳、环保的航空动力技术创新,与低空经济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低空产业生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毛军发在会议中提出,低空经济的发展无论是载货还是载人,都应该将安全放在第一重要位置,提升电动航空的安全性是低空经济顺利发展的关键。他建议,加强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联动,为行业提供更加安全智能的技术支撑。

蒋庄德围绕电动航空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分享了他在高端制造装备与智能化系统设计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他认为,智能制造是实现电动航空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核心支撑,应该加强跨学科协作,突破关键零部件加工与装配的技术瓶颈,为电动航空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张学记结合他在智能传感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分享了智能传感技术在电动航空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潜力。他还特别提到,深圳大学已经牵头申请了成立广东电动低空航空航天创新中心,也希望接下来更多的电动航空智能制造企业能加入创新中心,共同推动电动航空智能制造的创新发展。

张瑞庆表示,当前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是空域管理和法律法规的尚未完善。民航二所作为中国民航领域的重要技术研发机构,30年来专注于航空导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机场运行保障技术及航空电子设备的研究与应用,致力于提升民航的安全性、效率和现代化水平。他表示,民航二所将与政府、低空经济相关企业以及其他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低空经济的安全、有序发展。

热门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