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田静 澳门报道
一场跨越四地的火炬接力,一次跨境通关的流程再造,粤港澳大湾区正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为契机,在协同机制创新上实现历史性突破。
随着十五运会开幕日期临近,赛事的筹备工作已超出了体育场馆建设的范畴。它正成为一个强大的“催化剂”,推动粤港澳三地在跨境基础设施、规则标准、应急管理及公共服务等关键领域,实现进一步突破创新。
十五运会开幕前夕,11月2日,火炬传递活动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同步举行。这场跨越四地的火炬接力,不仅是体育精神的传播,更是湾区融合发展的高度浓缩。
火炬传递活动点火仪式当日上午9点在深圳市莲花山公园举行,香港、澳门及广州随后于上午9时30分举行起跑仪式。火炬传递活动结束后,由四个城市代表将传递后的火种送回广州,当日下午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简单融火仪式,以衔接十五运会开幕式场内火炬传递和主火炬点火。
“来自不同岗位的火炬手汇聚成的火炬,照见的是大湾区汇聚每个追梦人力量的格局,传递着开放、包容、温暖、奋进的精神底色。”全国政协委员、澳门日报总编辑崔志涛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手中的火炬传递着粤港澳三地同心筑梦的信念与期待,携手同行、共筑未来的光荣与梦想,体现了“同心粤港澳,携手向未来”的愿景。
作为亲历者,崔志涛告诉南方财经记者,澳门传递火炬路线经过了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标,如澳门特区政府总部、南湾大马路商业区、大堂前地、主教巷、板樟堂街、大三巴牌坊等。这些地标体现了澳门“中西交汇”、“古今共融”的特色。
“我所在的板樟堂街一线则是澳门传统的商业零售街区,人气、烟火气旺盛。对我别有意义的是,主办方安排我站在伯多禄局长街‘白马行37号’楼下承接火苗,我心潮澎湃。”崔志涛说,30年前,他就是在这里,即澳门日报上一个社址,在此开展实习,毕业后也就投身到澳门日报,直至今天。
火炬的重量,让崔志涛想起30年前第一次接过采访任务的沉甸,这是新闻初心与十五运会愿景的碰撞。“我曾用笔记录大湾区故事,如今以火炬手身份‘报道’盛会,更懂‘同心粤港澳,携手向未来’的深意。这束火是我新闻生涯的见证,更是三地同心的象征,未来我仍会以热忱记录时代,见证湾区更多辉煌。”
澳门工会联合总会理事长李从正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澳门在火炬传递路线的设计上格外用心,选择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特区政府总部作为起点,这充分展示了澳门在“一国两制”方针下的成功实践与制度包容性。整个传递路线贯穿了澳门的核心商业区,也经过了拥有丰富澳门特色文化和世界遗产的景点。最终选择大三巴牌坊作为圣火接收的终点,更是寓意深远,生动展现了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
全国妇联执委袁小菱也是澳门赛区火炬传递的其中一名火炬手,她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火炬在粤港澳三地传递,象征着三地在体育、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紧密联系与深度融合。它就像一条纽带,将粤港澳三地人民的心紧紧相连,传递着团结协作、共同奋进的精神。
日前,在广州海关、广州赛区执委会及澳门市政署人员的共同监督下,首批十五运会澳区运动员食材,有序顺利地从广州总仓运往澳门,货物完成检验检疫后随即进入澳门专仓上锁保存,实现从产地到使用地闭环管理,保障食材安全可靠。
十五运会赛区执委会已建立从源头、到专仓、到运动员餐桌的全链条食品安全及食源性兴奋剂管控工作体系。首批食材已进行出仓到澳门的程序,过程由澳门赛区组委会协调统筹,南粤集团组织备货,澳门特区市政署派出兽医及检疫人员前往广州总仓,检视货物出仓、完成装载及锁上封条的流程。装载食材后的货车由广州总仓直接运送,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入澳门,过程中内地海关及澳门海关提供便捷通关措施。
十五运会带来的巨大人流、物流需求,正倒逼跨境基础设施的效能提升与无缝衔接。赛事筹办过程中,大量物资、人员和专业服务需要跨境流动,为规则与标准的对接提供了绝佳的实践场景。
近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治安警察局、澳门保安部队事务局、珠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共同完成了横琴口岸旅检大厅48条及随车人员验放厅16条“合作查验自助通道”的软硬件升级工作。
11月5日,该口岸推出“智能通关”措施,实现“刷脸”代替“刷证”便捷通关。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表示,澳琴互联互通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而提升通关效率与便利人员往来,是推动区域融合的先决条件。
据介绍,“智能通关”透过先进的面部识别技术,取代以证件核验身份。与传统“刷证”通关相比,这一模式简化了操作步骤,显著提升了通关体验,让跨境出行更便捷、更高效。横琴口岸“智能通关”的实施,成功打通了便利两地人员流动的“快车道”。
据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透露,明年横琴口岸出境及入境旅检大厅将增建46条具备“智能通关”功能的“合作查验自助通道”,预计可提升最少65%的验放能力,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
崔志涛认为,这些创新机制确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他举例称,火炬传递活动参照跨境赛事的“无感通关”模式制定专属保障方案,火炬及配套设备、火炬手和护跑手服装等通关运输实现当天起运、当天到达,让火炬传递的准备工作更加高效。
“高效的通关模式也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硬联通’‘软联通’与‘心联通’的深度融合,让‘大湾区人’的身份认同愈发清晰。”崔志涛说。
十五运会中的自行车男子个人赛作为唯一一项首次跨越粤港澳三地的赛事,将有25支队伍、104名运动员利用港珠澳大桥作为赛道连接三地。这场比赛的赛道以港珠澳大桥为纽带,深度联结珠港澳三地城市道路,向世界展示大湾区城市间紧密融合发展。
早前,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澳门赛区筹备办公室联同相关政府部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赛事于当日上午9时由珠海市博物馆出发,随后经港珠澳大桥人工岛进入澳门赛区路段13.5公里赛道,途经澳门大桥,氹仔客运码头等地,再折返经港珠澳大桥前往香港,终点设于珠海,全长231.8公里。在通关便利方面,澳门海关会派遣人员前往内地,与拱北海关及香港海关组成三地联合清关工作组,为赛事所需的装备器材提供联合检查及快速验放服务,确保物资高效流通。
去年11月底的测试赛中,组委会创新设计了“通关查验前置+闭环管理”模式,实现人、车、物“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的无感智慧通关。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全程闭环管理,使用北斗定位系统全程跟踪人员和车辆轨迹。
袁小菱告诉南方财经记者,本次十五运粤港澳三地在通关、安保、通讯等方面创建的协同机制,给她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袁小菱举例称,在通讯方面,粤港澳三地的运营商深度联合,新建跨境链路,极大地缩短了时间,无论在赛事筹备期间还是火炬传递过程中,信息都能快速、稳定地传递,这使得沟通效率大大提高,工作开展更加顺畅。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软硬联通”不断深化,大湾区的居民交流越来越密切,区域融合呈现出崭新面貌。
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开通,大湾区居民的跨城流动更加便捷。
如今,“说走就走”的跨境出行已成为大湾区居民的生活常态。每逢节假日,粤港澳三地居民双向奔赴,各类文体活动、特色美食和医疗教育资源,已悄然成为大湾区居民生活的“标配”。
在这一背景下,十五运会的联合举办为澳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李从正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本次十五运会在粤港澳三地共同举办,对于澳门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遇。澳门应紧紧抓住这个契机,更深层次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也让更多澳门市民增进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了解。
他认为,火炬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我们是一家人,我们紧密相连。这正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本质,我们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共同体。我们应当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同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展现粤港澳地区的能力与活力。“
这种“一家亲”的氛围,在琴澳两地的深度融合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与澳门一水之隔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在产业和民生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今年9月1日,合作区创新推出琴澳跨境学生专车服务,通过“随车查验、免下车通关”的新模式,显著优化了跨境学子的通勤体验。一位澳门教业中学的高二学生分享道:“从横琴坐跨境学童专车到澳门上学,全程只需约半小时,比以往节省了25到30分钟,而且无需换乘,非常方便。”
民生融合的步伐仍在加速。2024年,澳门特区政府以横琴“澳门新街坊”的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为试点,率先推出“遥距服务柜台”。随着琴澳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两地政府持续加强协同,推动实现政务服务的“零距离、跨境办” 的双向联通。
自11月4日起,澳门特区政府于慕拉士政府综合服务中心设置3台遥距服务柜台,使澳门居民无需跨境即可办理合作区6个部门的120项服务,涵盖商事、税务、不动产和公证等高频事项,真正实现“琴事澳办”。
与此同时,合作区也在“澳门新街坊”现有设备基础上,于横琴市民服务中心新增2台遥距服务柜台,并将可办理的澳门政务服务拓展至11个部门的175项服务,涉及身份证明、社会保障、公证登记、创业营商等多个范畴。
“通过这样一项联动三地的盛事,我们可以在通信、规则、制度等此前衔接尚不完善的领域实现突破,深入推进‘软联通’。” 李从正说,这将为未来整个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