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水泥封墙”,上海越来越多旧改基地“变美”了,还被人围观…

近年,上海中心城区大力度推进旧区改造,居民搬离了旧房,住进了新房,一些旧改基地因此进入了“未拆迁也未建设”的特殊时期。今年5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报道了上海市中心一批旧改基地进入开发“等待期”,从居民搬离到开发、建设完成,“等待期”至少要三到五年,在这段特殊时期,不少基层干部想方设法美化环境,不是简单地对旧改地块围挡板、封水泥,而是巧妙地利用起来,让这些基地“优雅”存在。

最近,记者在福州路、石门一路、福建中路等市中心马路发现,已有更多的旧改基地被美化利用起来。“水泥封墙”被各种色彩、图案取代,结合地块历史与文化,体现江南文化、剧场文化等内容的彩绘“飞”上墙。记者了解到,相关区正着手对区域内的旧改地块围墙进行有序更新,尽量与周围风貌、环境相融合,维护街区品质。

游客停下脚步,对着墙绘与彩绘师拍照

福州路,是距离南京东路一步之遥的小马路,2022年这里有大片的旧里经历了旧改。记者日前在现场看到,福州路上,一位彩绘师正在为一处旧改地块的外墙绘上彩绘。田野、山峦、绿树、红叶,丰富的色彩挥洒在外墙上。一群游客觉得很有意思,对着墙绘与彩绘师拍照;两位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也停下脚步,欣赏彩绘师作画。

在石门一路,一处旧改基地外墙,约100米,被绘上了红砖与红色门窗的造型。这处旧改基地附近曾是开业于1940年的瑞金剧场原址,红砖与红色门窗的设计,便是致敬当年的剧场。设计方希望再现剧场文化,唤起人们的记忆。

记者看到,石门一路上的这处旧改地块,一边紧邻延安路高架,一边靠近南京西路商圈,附近的人流、车流都比较大。一位住在附近的上海阿姨告诉记者,去年这个地块经历了旧改,旧改后基地外围的墙壁被灰色的水泥封起来,看上去很萧条,一些路过的外地游客甚至会感到纳闷,“就在南京西路旁边,这里怎么了”。“现在,你看,这里的观感好多了,还有一种文化气质在里面。”

分批微更新,融入环境

静安区建设管理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区域内30余个已征收未交地的旧改地块。一旦交地,旧改地块将很快进入开发阶段,开发工地的外墙将由开发商进行围挡美化。而在这些地块未出让的“等待期”,目前静安区对地块进行了分类,将分三批进行微更新。

第一批是对居民群众反映比较多的旧改基地外围进行美化:包括这两天“亮相”的石门一路旧改地块的围挡彩绘;

石门二路一带有几个旧改地块,区里将对这几个地块外围已有的围墙装饰画进行补充完善。

第二批是对一些位于重要主干道附近的旧改基地外围进行美化;第三批将根据土地出让时间的先后,对剩下的地块外墙进行美化。

还有这些地方也在规划中

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最近正在规划将自忠路、马当路一带的旧改地块外围进行微更新。“我们结合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工作,听取周边‘小个专’群体意见,与辖区企业小红书合作,以新兴领域群体喜爱的萌宠形式,由小红书的宠物与绘画博主加入墙绘创作,打造多个有趣生动的墙绘打卡点。”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街道在西成里旧改地块周围的淡水路上,已探索做过一组墙绘,取得不错的效果。

当时,设计人员从石库门里弄小区西成里的故事中找灵感,设计了一片反映上海里弄生活的墙绘:冒着热气的大饼油条摊,系着围裙的外婆在厨房忙碌,扎着马尾巴的小女孩在跳皮筋。

这组墙绘的对面,是一排沿街的小吃店、咖啡馆、花店等等。西成里旧改一度使得这些小店的生意冷清下来,“人都搬走了,水泥封了旧改地块的外墙,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来了”。去年夏天,街道联手小红书在这条路上举办了“诗歌刷街”活动,一首首网络小诗被“刷”在旧改基地的外墙上,成了一道风景,吸引不少年轻人来打卡。街道受到启发,在活动结束后,邀请设计单位重新绘上了墙绘,保持住了这段路的消费热度。

“自忠路、马当路,周边也是小店云集,这些商店主看到了淡水路刷上墙绘带来了人气变化,向我们提出希望对自忠路、马当路上的旧改基地外部也进行更新,营造氛围、带来人气。”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做了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走访调研,发现新天地周边的新兴群体对宠物感兴趣,因此确定了宠物主题的墙绘方案。

记者了解到,还有一些市中心小马路上的旧改地块也将变样。如,处于交通要道上的河南南路上,有一处沉寂数年的旧改地块,黄浦区豫园街道将对该地块外一段150米的围墙进行微更新,体现豫园老城厢的历史文化变迁。

热门速递